用服務創新推動軟件外包業轉型
——關于軟件外包服務性的思考
當國內很多軟件外包公司形成規模的時候,同時國內的人力成本在不斷的上升,中國越來越不是一個低成本的軟件工程師國家了。這對軟件外包業務尤其是離岸外包來說,以人頭、以規模、以只有會軟件開發技術來從事的外包模式,受到了很多大的挑戰。在加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了商業業務發展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和調整,客戶對系統靈活性、可維護性、持續支持業務發展的架構等要求越來越高。另外,面對IT軟件開發項目的風險,很多中大型公司也在自建IT部門去構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統,雖然這其實是減低了軟件外包的交付風險,但更多地增加了內部IT部門的管理成本。
除了企業客戶,在大眾消費者眼中對軟件業有了新的感受沖擊。東軟的劉積仁先生認為:在過去的幾年是第一次軟件越來越成為消費、成為日用品,我們每個人每一天所消費的軟件和信息等等,大概越來越和我們的電話費用接近,以后沒準和我們的食品越來越接近。當我們每一天通過更容易、更方便、更能夠為我們帶來的價值的服務來獲取軟件的時候,我們看到它的背后,事實上造就了一大批從事新興的軟件服務業的產業。
當這種情況顯而易見的時候也正讓我們看到了IT軟件服務行業面臨轉型和變革的時代。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維持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性,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就沒有持續的未來。我們看到過去手機終端,我們更看到前面的電腦,我們看到了一個高科技的產品的價格在不斷的下降,購買者根本不關注你投了多少,甚至你不關心你的技術本身的價值。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時代變革中,軟件服務外包的模式需要通過創新來轉型,需要創造一種新的價值空間。很多軟件外包公司過去的客戶目標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客戶節省IT成本,而未來節省成本的空間已經變得十分的窄小,軟件外包只有轉型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而這個價值的產生要跳出純技術范疇來,要把技術和應用結合,技術和商業的應用環境結合,與企業戰略發展需求結合,與社會發展趨勢、新經濟、生活方式、日常社交行為結合。所以,睿森軟件從創業初期,就不單純是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更多的是通過服務實踐、應用創新、快速技術實現來幫助企業客戶可持續發展。
東軟老大哥在軟件服務行業的轉型做得是很成功的。通過醫療信息化的深入,構建個人健康物聯網平臺;通過服務汽車行業的信息化,走向車聯網服務。最近又開始構造另外一個網絡,叫全球教育,將全球5000多個中小學連接起來,是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資源整合起來,中國的孩子能夠在家里上到世界各國的課程,聽到各國課程,并交國外的朋友,外國的小朋友也有中國的同學,也在網上能學中文,這也是個云,而且是個感知的平臺,要在網上進行評估,評估學習的成績,評估他們學習的效果,東軟要建立一個社區,把學校、孩子和家長聯系起來。
我們睿森目前雖沒有這么大的財力和市場積累走構建物聯網和云計算平臺結合的自有品牌產品能力,但也要學習東軟老大哥那樣,構建持續性服務創新能力,把技術和創新與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結合起來,幫助更多有想法有市場有財力的公司構建屬于他們的IT平臺。
